当前位置: 首页> 淮北民生> 正文

三块石

  在辽东山区腹地,一个名为三块石的小村庄正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。这里曾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,山岭间矗立的三块巨型岩石不仅是地标,更是一段烽火岁月的沉默见证者。如今,这片被鲜血与汗水浸润过的土地,正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发展故事。

  初秋时节,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,漫山遍野的果树林立枝头硕果累累。村民赵大爷正忙着在自家的果园里采摘苹果,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“以前这山路难走,好东西运不出去,只能烂在地里。”他指着远处高耸的三块巨石感慨道,“现在不一样了,路通了,游客多了,咱这的苹果、榛子都成了抢手货。”

  三块石村的转变,始于对自身资源的重新审视。村里过去经济结构单一,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土地撂荒严重。转机出现在三年前,当地政府邀请文史专家和规划团队深入调研,最终确定了“红绿融合”的发展路径——既挖掘保护红色历史文化,也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。

  “三块石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李向前介绍,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,无数革命先烈在此浴血奋战。如今,村内仍保留着多处革命遗址。近年来,村里对这些遗址进行了系统性修缮,并建起了一座小而精的纪念馆,收集展出了大量历史文物和老照片。

  与此同时,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。村民利用山区气候优势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种植了500多亩寒富苹果、200多亩板栗和近百亩的中草药。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,统一品牌、统一标准、统一销售,打响了“三块石”农产品品牌。

  乡村旅游更是如火如荼。来自沈阳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孩子一边参观革命纪念馆,一边品尝当地的农家菜。“既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,又能体验乡村生活,品尝绿色食品,真是不虚此行。”她说。目前,村里已有20多家农家乐,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。

  发展的背后,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。过去三年,村里完成了道路硬化、污水治理、厕所革命等系列工程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最让村民高兴的是,随着网络全覆盖,电商平台也进了村,村里的特产通过互联网走向了全国市场。

  更为可喜的是,发展带来了人才的回归。32岁的刘伟曾在北京打工多年,看到家乡变化后,毅然返乡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,如今年收入超过20万元。“看着家乡越来越好,回来创业更有成就感。”他说。如今,像刘伟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已有十多个,他们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夕阳西下,三块巨石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庄严。山脚下,炊烟袅袅,游客们的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。这个曾经沉寂的小山村,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,见证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
  未来,三块石村计划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建设研学基地,同时继续扩大生态农业规模,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、生态体验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。这片曾经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,正在绘就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的新画卷。